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先生
近年內地餐飲品牌紛紛進駐香港,市場競爭愈發激烈。雖然一些品牌在港成功立足,但也有些仍遇上不少困難。畢竟香港的經營環境與內地截然不同,除了高昂的租金外,工資水平亦遠高於內地。此外,內地品牌能否迎合香港消費者的口味,也是他們需要適應和調整的事。
儘管如此,內地品牌如雨後春筍般進軍香港,這無疑給本地餐飲業帶來了新的挑戰和壓力。面對新入場的競爭者,本地業者必須提升自身的競爭力,這不僅是生存的需要,更是行業進步的動力。
除了餐飲業,近期還有大量內地零售品牌進入香港市場。據粗略統計,已有五十餘個內地品牌開業,這些品牌不僅具備知名度,還擁有雄厚的財力。這一趨勢顯然只是剛剛開始,未來將會有更多品牌湧入。內地品牌對香港消費者的吸引力在於其產品特色與高性價比,這也迫使香港業界必須不斷創新,以提升自身的競爭力。
近期旅發局的數據顯示,今年首兩個月錄得840萬名訪港旅客,較去年同期增長7%。這一增幅相當於數十萬人次,代表着香港在這段時間內消費力的顯著提升。隨着經濟互動的複式效應,商界對經營的信心逐漸恢復,生意壓力明顯減輕。生意好轉,自然帶動老闆和員工的消費意欲,形成良性循環。港商只要把握得到這一機遇,持續優化自身的服務與產品,必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。
至於本地樓市,也得益於消費市場的改善,自新春過後氣氛持續向好。除了市道好轉令樓市氣氛得益,近期《財政預算案》宣布將印花稅的樓價上限由300萬元提升至400萬元,也帶來了新氣象。這舉措不僅為400萬元以下物業的成交帶來動力,還能激活高價物業的換樓鏈。市場氣氛的熱鬧程度將推動更多人進入市場,原本猶豫不決的潛在買家,也會因此而下定決心,可以預期,未來一段時間內樓市交投可望持續活躍。
【刊於2025年3月25日《地產站》專欄】